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早晚會思考的問題」標籤的文章

《一如既往》提醒我們:保持謙卑,承認未知,才能理性決策

圖片
《愛瘋日報》表示,你可能不知道,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統計顯示,主動交易者每年平均比大盤少賺 6.5%——這不是技術問題,而是心理學家說的「 知識幻覺 」。

《一如既往》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,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

圖片
你一定聽過「 別把雞蛋放同個籃子 」,但沒人告訴你:真正的高手,連放籃子的心態都要分裂。

《一如既往》提醒我們:耐心與稀缺是成功和致富的兩大關鍵

圖片
朋友,告訴你一個殘酷事實: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,高達 82% 百萬富翁的「 第一桶金 」來自超過 7 年的持續投入,但 76% 的人卻在 3 年內放棄原本計畫——這不是勵志雞湯,是摩根·豪瑟在《一如既往》裡用血淋淋數據揭穿的「 耐心悖論 」。

《一如既往》提醒我們:不要預測未來,而是做好準備!

圖片
《愛瘋日報》整理,你知道 2008 年金融海嘯時,雷曼兄弟的風險模型師年薪高達 50 萬美元嗎?諷刺的是,就在他們「 精準預測 」市場穩定的隔週,158 年老牌投行宣告倒閉。

如果神不存在,為什麼 84% 的科學家偷偷信神?

圖片
先別翻白眼!根據 2021 年《皮尤研究中心》調查,全球 84% 人口有宗教信仰,連提出「 上帝已死 」的尼采晚年都崩潰寫信求神幫助。這就像全班最叛逆的同學,畢業後偷偷去考公務員——人類對神的執著,根本是寫在 DNA 裡的矛盾程式碼。

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?如何找出生涯和職涯方向?

圖片
朋友,如果我說「 尋找熱情 」根本是場騙局,你會想揍我嗎?

我們有自由意志嗎?還是選擇早已注定?(腦神經研究解密)

圖片
上週我在便利商店盯著 20 種飲料發呆時,突然想到 2017 年柏林神經科學研究所的驚人實驗。他們用 fMRI 掃描儀監測受試者大腦,發現「 按下按鈕 」的決定早在意識覺察前 7 秒,腦部活動就已出現可預測模式。